curriculum
创新始于课程,AIP是一个偏职业类的创新国际艺术课程体系,有着“入专求全”的教育理念。
什么是“入专求全”?即是以艺术设计为主要学科,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的,不唯分数论,而是相信“能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持续成长、适应未来,从而让“教与学”回归到“人”的身上。
2022年,我们在日常的立体枢纽课程中带领G10(高一)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粤非遗推广课题,让学生真实走访粤非遗传承人,深入考察并设计一套可落地的推广方案,并最终在和美术馆进行面向社会的方案报告与展览。
从课程纪录片中可窥探AIP教育的一角。
非学历教育
(学生不会参加高考、会考)英、美、新加坡、澳洲、加拿大等国家
(根据不同方向课程会有不同调整)3年国内全日制
20-30人
小至中班教学每年9月初
能够多听不同的声音、多看社会的现象、多想事物的本质、多做自由的尝试,成为一个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之后,还能忠于自己内心的想法的人。
能不断用创意实践想法,形成自身的美学观点、成为一个独立坚定的创作者。用作品触碰他人心灵,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语言
初级语言
中级语言
学术语言
艺术英语(英美方向)
语言素养课程(英美方向)
使用教练导师辅导+专家咨询制的全科融合课程。学生会接触到“如何推广非遗”或“如何为地铁轻轨设计涂装”等将创意在社会中真实落地的课题,学生在课程中对学习和规划有较高的自由度。
主题式课程,学生会涉及如无障碍设计、环境保护、文化入侵、感知错觉、亲密关系等主题,以一个科目为主导去学习多个科目方向的相关知识,会经常增加校外公共空间教学、田野调查等形式配合课程。
针对科目的基础知识,如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原理等进行学习和练习的课程。
配合单线基础课程的短期实践课程,学习如何使用各个学科中的工具、材料、技法等。艺术与设计科目针对Workshop课程经常需要在实训室完成。
作品的公共展示是AIP不可缺失的教学环节,除开仪式、纪念与展示,如何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比任何层面都能给学生带来可持续的益处。尤其从“骰子的第七面”开始的AIP毕业展,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另外在AIP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大大小小的作品展示机会。
为了最大化地发展学生“个性“,选修课程担任着重要的功能,从科学延伸到人文,学生可以在不同方向中选择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AIP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也会以能力为基础给予评价。不同的科目方向基于培养陀螺延伸出各项具体的能力评估,并以评分与评语的方式进行。
除了平时课题中的评估方式,学生在期中与期末会参加两次公开测评,测评方式为面试、笔试与演讲。
外部:通过参加比赛、展览、真实社会项目,与大学关联的项目,学生会获取许多大众或专家的见解与评价,这将作为重要的评估组成部分。内部:每一次公开测评都会对AIP校区全体教师开放,学生有机会从不同背景的教师中获取评价。另外教师也会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估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这些评估内容都会作为重要的参考并对成绩考核产生影响。
Student work
discovery & Feeling